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515战略”,其中明确了旅游业已进入产业融合发展新阶段,旅游业跨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跨部门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顺应趋势,2015年上半年广西多举并措,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积极规划部署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强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名县”,加快县域旅游产业融合的步伐,实现“特色”融合发展。此外,积极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加强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与农业、林业、水利、文化、建设、环保、水产畜牧、扶贫等部门的沟通合作,促进旅游产业融合整体发展。
早谋划早部署,强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意识
广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早谋划,早部署,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召开党组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旅游产业与11个部门行业融合发展工作任务,落实相关分管领导及处室对接相关部门,其中产业处促进处衔接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信息与公共服务处衔接城镇化、信息技术;市场推广处衔接文化产业、商务会展、体育;规划财务处衔接康疗养生、金融等行业。以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目前,产业促进处代拟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实施方案》,现正征求自治区相关部门意见。信息与公共服务处与发改委、工信委对接,把旅游信息化纳入东盟信息港建设的主要内容。规划财务处与中医药管理局对接,积极筹办“巴马论坛一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
加快县域旅游产业融合,实现“特色”融合发展
2014年12月,首批“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名单出炉。广西全区旅游驱动发展意识深入,各地把创建旅游名县作加快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工作。
自治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加快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若干支持和激励政策(桂政发〔2014〕49号)》精神,促进旅游与农业、工业、商业、建设、林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催生了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开发,带动了一批创建县的低空游览、休闲农场、户外拓展、民俗秀场、水上运动等旅游新业态发展,形成了桂北山水生态乡村民俗游、北部湾滨海生态渔家风情游、盘阳河世界长寿之乡乡村养生游、中越边境山水田园乡村民俗游、桂东古镇古村休闲观光游、刘三姐故乡民族风情游等10条一二三产融合的特色精品线路产品。
2015年1-4月,广西20个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共接待游客量4247.44万人次,同比增长33.88%,旅游总收入达369.75亿元,同比增长34.94%。
20个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依托不同风格的自然山水风光、民族民俗文化、历史古韵文化、古村落古建筑,打造形成各自风格鲜明、地域色彩强烈的特色旅游产品。如:三江、金秀、融水县突出侗、瑶、苗等少数民族旅游特色;阳朔县突出山水文化、生态休闲特色;巴马突出长寿养生文化特色。形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紧密融合、共同发展的特色旅游文化品牌。
整合协调各方资源,促进产业融合整体发展
旅游业综合性强、带动力大、辐射面广,基于这些特点,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积极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加强与自治区农业、林业、水利、文化、建设、环保、水产畜牧、扶贫等部门沟通合作。整合各部门资源,推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为强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与自治区农业厅联手,共同研究推进创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及打造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等多项措施。同时与农业厅联合开展评选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工作,制定《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评定标准》,每年评定20个示范点。
此外,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与自治区住建部门共同推进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建设,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与林业、环保部门建设一批生态旅游公园、生态旅游区等,做好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与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工作,促进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快速发展;与其它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进以旅游为主导的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水利风景区等的规划建设。
2015年上半年,广西全区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222.13万人次,同比增长11.4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测算约9.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26%。预计全区国内游客人数为1.64亿万人次,同比增长15%,国内收入1542亿元,同比增长24%。旅游总收入1569亿元,同比增长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