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切换
新闻
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 助力经济转型跨越
2014
01/09
11:33

本报记者 陈 江 本报通讯员 黎 霞

刚刚过去的2013年对于玉柴集团总工程师沈捷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去年初,玉柴《节能环保型柴油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玉柴集团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沈捷代表玉柴从北京捧回了这沉甸甸的证书。

玉柴集团攻克的这一项目突破并掌握了达到国际水平的节能环保型柴油机关键技术,在排放控制、燃油经济性、发动机热效率、比功率、B10寿命等方面,基本达到与欧洲同步的水平。

“这个奖项是国家对玉柴自主创新的肯定。”沈捷对记者说。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去年,我区科技部门围绕广西发展的紧迫需求,聚集各方面创新资源,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取得了一大批原始性创新成果,在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技攻关:解决产业重大科技难题

率先在制糖行业应用立式连续煮糖罐,实现制糖全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成功铸造世界上直径最大的2xxx系圆锭、国内最宽最厚的铝合金扁锭等产品,提升了我国铝加工行业整体水平;成功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铃薯新品种“桂农薯1号”和“桂彩薯1号”等新品种,填补了广西无自主选育马铃薯品种的空白……

2013年,我区在制造业等领域的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克,为建设创新型广西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从自治区科技厅了解到,去年我区围绕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等继续开展千亿元产业科技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大力推进23家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其中,“350工程”累计实施单位589个,投入研发人员1.2万多人,申请专利1583件,获工业新产品562个,新工艺、新方法490项。

在航空铝合金材料与加工技术、交通运输高端铝合金材料等方面,我区突破了一批技术瓶颈,为重大交通运输工程的核心客户长期提供具有高综合性能的产品,使广西铝业产品实现了初级产品加工到高端产品生产的转化升级。

传统产业领域一系列创新成果同样引人关注。2013年,我区围绕制糖、水泥等产业开展重大技术成果集成示范和推广,优化设计绿色水泥生产技术应用方案,生产效率提高11.9%,水泥生产节省熟料用量8%-30%,集成应用示范企业计划扩大到33家,约占全区水泥行业产能规模及产值的1/3。

企业“挑大梁”“唱主角”,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在实施科技攻关工程中,我区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长,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邮政物流纯电动专用车,成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大新县雷平永鑫糖业有限公司率先在甘蔗制糖行业应用立式连续煮糖罐,实现制糖全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处理百吨甘蔗耗标煤降低到3.7吨,比目前国内领先水平降低10%以上。

创新源泉:依托平台集聚科技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则是自主创新之源。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聘任制度实施以来,院士顾问及其团队到广西考察、调研、指导和举办报告192人次,开展合作项目309项,指导申报国家级项目41项,在院士指导下获国家级各类平台18个,获得国家项目经费共5.81亿元,帮助依托单位培养博士44名、硕士108名。此外,我区还启动建设了第一批广西院士工作站60家,为院士来桂工作开展长效合作提供了平台。

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同样不容忽视。我区全面实施科技人才成长资助路线图,阶梯式扶持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基础研究,为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去年共资助各类扶持青年人才的项目312个,资助经费总额为2910万元,占总资助经费的44.8%,资助40周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的比例从2011年的44.2%上升到65%。

另一方面,我区着力加强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凝聚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显示,去年全区新组建了4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42家广西创新型(试点)企业,认定11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认定首批10家中国创新驿站广西工作站点。并且首次启动广西企业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申报工作,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截至2013年10月,我区已建设有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5家自治区工程院、23家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167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

民生普惠:从实验室走进百姓生活

惠及百姓,是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科技走出实验室,开始越来越多地融入老百姓的生活。

近年来,我区加强民生科技工作,在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交通旅游、城镇化等民生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丰硕成果。

药品研发处于科技前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去年,我区出台《广西科技惠民计划》,“肝癌、鼻咽癌联合早诊早治技术推广示范”等项目获得国家科技惠民计划支持。还开展了传统瑶药“七十二风”11种药材和传统瑶药“虎牛钻风”17种药材质量控制研究、三金片二次开发等特色项目研发,获得中药壮瑶药的新产品3个。

为擦亮我区“山清水秀生态美”的品牌,科技创新在环境治理等领域的重要支撑同样必不可少。

2013年我区编制了第一批《广西“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先进适用技术名录》,积极凝练适合我区农村实情的科技成果示范项目,以科技助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为农村环境治理、清洁水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外,我区科技部门还围绕北部湾近海环境修复保护和石漠化地区开发性治理开展研究,持续改善我区面向东盟的海上门户生态环境和重建桂西北发展农、林业的基础环境。

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也发挥着关键作用。截至2013年12月,粮食专项累计培育出水稻育成水稻优良新品种18个,玉米新品种11个通过农作物品种审定,育成的“桂两优二号”、“特优582”、“Y两优087”3个水稻品种分别获得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博优1167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催人奋进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全区数百万科技工作者,在建设创新型广西的征程上,再出发……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