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切换
新闻
广西梧州家庭农场成为粤港澳“菜篮子”基地
2013
12/10
09:57

初冬时节,梧州家庭农场的蔬菜基地上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大棚内更有辣椒、西红柿、青瓜、豆角,五颜六色甚是好看。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概念,为培育和壮大这一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广西梧州市工商局立足职能,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推进蔬菜种植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逐步将梧州的家庭农场打造成为粤港澳的“菜篮子”基地。

工商帮扶,解决了农场的发展短板

“在工商部门的全程指导下,我们成立了家庭农场,建立了规模化的蔬菜种植基地,使农场快速发展。目前,农场生产的白菜、菜心、萝卜等都远销粤港澳。”苍梧县伯芝家庭农场的许场主说。

梧州市苍梧县伯芝家庭农场是梧州上规模生产的蔬菜生产企业。为确保供港蔬菜质量安全,梧州市工商局积极引导伯芝家庭农场将标准化理念贯穿到企业生产、管理的每个环节,并在产前、产中、产后逐步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保证供港蔬菜质量安全。同时,梧州工商局指导农场推行“基地+农户+超市/市场”发展模式,在订单合同的签订上进行指导,使得家庭农场生产的蔬菜能够保价,进而保障农场主种植的积极性,确保粤港澳的市场获得稳定优质的梧州蔬菜供应,农场周边的蔬菜种植户也能受益。

2013年初,梧州工商局到岑溪、苍梧、蒙山等主要种植蔬菜的农户走访,了解到由于蔬菜种植基地的种植面积扩充存在困难,影响到整个蔬菜种植大户的发展。该局及时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行业和种植户调研,得出了帮扶家庭农场实现土地流转的指导方案。此后,工商、农业、国土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家庭农场的业务指导,推动闲置土地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向家庭农场成功流转。“现在,我的农场已经和26个村民小组的502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租赁970多亩土地,种植了120多亩蔬菜,200多亩西瓜,650多亩水稻,明年计划再租300多亩发展立体农业。”许仲强挥着手向在场的工商干部自豪地介绍他的“地盘”。

据梧州市工商局企业科负责人介绍,梧州市33户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农场获得了发展壮大的资本,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实惠。据不完全统计,梧州市通过转租、转包等方式集中耕种的土地已超过12万亩,家庭农场发展仍有很大空间和潜力。

有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梧州市家庭农场的无公害蔬菜基地采用“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和“农场+超市/市场”等产销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并采用深沟排水、滴灌和喷淋技术,利用机械化作业完成土地耕作和蔬菜种植,蔬菜的种植走向一条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规模种植,丰了“菜篮子”,富了“钱袋子”

“我们农场种植的蔬菜新鲜、品质好,粤港澳市民喜欢,产品供不应求。蔬菜的规模化种植不但丰富了广大粤港澳市民“菜篮子”的同时,也胀了农场周边农户的‘钱袋子’。”藤县和平福强家庭农场负责人喻福强乐呵呵地告诉笔者

梧州市是广西通往粤港澳的门户,梧州市工商局通过政策和业务等渠道对辖区内的家庭农场进行指导,使家庭农场的“菜园子”与粤港澳市民“菜篮子”实现无缝连接。“我们对农场种植的蔬菜定期进行检验,符合标准的蔬菜才允许采摘上市,发货时配上包括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等内容的‘出世纸’,以便进行溯源管理。”该局企业科负责人介绍说,“蔬菜有了好品质自然能获得市场青睐。”

家庭农场成立后,梧州市农业企业化战略得到更进一步的实施,农场经营的模式进一步成熟,在分梯次种植包括生菜、韮菜、粉葛、淮山等蔬菜类外,还配套发展淡水鱼塘、鸡场和生猪的养殖场,利用残根菜叶等加工成养殖饲料,而养殖场猪粪、鸡粪则作为种植蔬菜的有机肥,形成一个立体循环式的整体运营模式。以后在家庭农场的土地上会产出更多的蔬菜、淡水鱼、禽畜销往广东和港澳地区,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

目前,梧州市以蔬果种植为主的33户家庭农场,种植蔬菜面积达20000亩,向粤港澳市民的“菜篮子”供应无公害蔬菜4000多万公斤。随着梧州市家庭农场的发展、完善,来年,农场向粤港澳市场供应的农产品更是荤素搭配,种类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