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贵港市港南区举办了一场盛会国内外200多名羽绒行业企业家代表汇聚于此,看看他们在干啥↓↓↓
9月19日,中国进口羽绒产业研讨会在贵港市港南区举办,来自国内外的200多名羽绒行业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打造羽绒新质生产力 谱写进口羽绒新篇章”主题,搭建经贸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探讨中国进口羽绒产业发展大计。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进口羽毛主要以初加工的低分原料毛为主,价值较低,而经过水洗加工出口的精洗羽绒羽毛,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在贵港,一根羽毛如何“生”成高价值的产品呢?当天上午,参会嘉宾先后到贵港市利信隆羽绒有限公司、广西荷城鸿基羽绒有限公司、广西贵港三荷羽绒有限公司、广西桥圩小荷羽绒制品集团有限公司、贵港市横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
▲嘉宾们到贵港市利信隆羽绒有限公司参观。羽绒产业是贵港市港南区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如今通过技改、打造万亩羽绒工业园区和构建网络销售平台等“三部曲”,目前已逐步形成初级分毛加工、水洗羽毛羽绒加工和羽绒制品加工全产业链,涌现了荷城羽绒、霖达羽绒、亨利来羽绒等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
▲在广西荷城鸿基羽绒有限公司,嘉宾们了解桥圩羽绒的发展历史,现场感受由广西荷城羽绒有限公司、贵港市亨利来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贵港市常和羽绒有限公司、贵港市铭洋羽绒有限公司、贵港市贵利羽绒有限公司、广西荷城鸿基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等羽绒企业联合生产的羽绒产品。
截至目前,港南区共有羽毛羽绒加工企业170家,年加工羽毛羽绒约9万吨,约占全国羽毛羽绒加工总量的28%、世界的18%。加工产品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港南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羽绒之乡”称号。
▲在广西贵港三荷羽绒有限公司,工人正将鸭毛分类,嘉宾近距离触摸羽绒原材料。
▲在广西桥圩小荷羽绒制品集团有限公司,嘉宾们参观了3000型水洗生产线,以及两个国内技术领先的5400吨/天羽绒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近年来,港南区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有利机遇,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助力羽绒产业提档升级。该区重点打造高标准的贵港江南工业园区羽绒产业片区(桥圩羽绒产业园),围绕“往精深加工、做羽绒制品”的理念,按照“一园七区”规划,构建羽绒贸易、加工、检测、研发、会展、金融、创新孵化、自主品牌营销等8大服务平台,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加工、检测等设备,实现水洗、品检、加工、质检等全链条生产,促进羽绒产业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和做羽绒制品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23年,港南区羽绒产业总产值达47亿元,与波司登合作出口的销售额超过1.2亿元,羽绒跨境销售总产值突破11亿元。截至目前,贵港江南工业园区羽绒产业片区已入驻26家羽绒企业,16家已试产,新引进5个羽绒产业项目。
▲在贵港市横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鸭毛正在“蜕变”成高大上的羽毛球。
与此同时,港南区大力实施羽绒园区提档升级配套工程,加快推进进口水洗羽毛羽绒查验场,羽绒信息中心、检测中心、交易物流中心“三中心”,羽绒一条街等项目,总投资近8500万元。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制造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让企业轻松掌握全球羽绒交易信息,优化物流流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羽绒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目前,羽绒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仓储交易中心等配套项目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可试运营,其余配套项目施工进度顺利。
今年3月,在南宁海关、贵港海关的大力推动下,海运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在港南区成功落地,这是港南区创新构建“多元供货—便捷通关—集约生产—全球营销”体系重要的一环,该案例成为2023年度广西改革攻坚“十佳”成果之一。通关监管改革实施后,水洗羽毛羽绒原料无须再经香港、上海、天津、宁波等地的港口进关,直接从钦州港口岸进口,海关在入境口岸完成通关验放后,即可运输到贵港。相比传统路线,物流距离缩短约1500公里,物流时间缩减三分之一,单柜通关成本减少5000元。今年1-8月,经钦州港通关羽绒原料已达18票、567吨。未来平陆运河开通后,货物从钦州港转入运河航道,预计半日即可到达贵港港口。
得益于通关监管改革的推动,港南区羽绒产业产值增长势头强劲。今年1-8月,港南区规上羽绒业总产值25.3亿元,同比增长18.5%,新增规上羽绒企业7家。
>>>更多资讯,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