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30日电(刘志宁 黄颖 姜慧花)“2022年广西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港南区营商环境综合得分在自治区41个市辖区排名第六,在贵港市3个市辖区排名第一……”9月28日,港南区委书记陶建全在2023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做经验交流发言。
港南区区长殷崇勇介绍,1-10月,港南区新引进项目60个,总投资192.2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96.15%,新引进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个,专精特新企业3家,完成年度任务的100%;录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3.6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98.93%,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调研服务到一线
走进位于港南区新塘产业园的贵港环投供热公司车间,几台抓机正在将粉碎好的农林废弃物投进入料口,通过皮带输送机运送至焚烧炉进行充分燃烧,农作物垃圾摇身变成发电供热的重要原料。港南区有关领导干部在企业负责人的带领下,到企业一线了解生产情况,为企业排忧解难。
11月10日,港南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覃家永到新塘产业园二期协调解决因项目施工影响西江农场九分厂用水的水管迁改事项,经多方努力,11月11号晚上完成迁改,得到群众高度好评。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及时掌握企业项目诉求问题办理的进度情况,今年7月,港南区成立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工作专班,创新开展“五问五争两承诺”行动,通过干部自问自省、查摆问题、剖析原因、整改落实,推动经济发展争上游、改革创新争突破、绩效考评争一流、总结提升争光彩、担当作为争标兵。同时,港南区成立6个工作组,分别对辖区309家规模以上企业、16家临规企业、148个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反映的问题解决情况进行回访,协调解决问题。
自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工作以来,港南区本级自主调研收集企业和项目负责人反映的困难和问题116个,已办结116个,办结率100%,对企业项目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均有答复和反馈,大大提升了企业便利度和满意度。
惠企服务送上门
为鼓励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项目落地投产后,港南区税务局税务干部第一时间上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通过定期到户辅导、线上问需答疑等方式为该企业提供精准的纳税辅导,帮助企业正确运用和充分享受减税降费优惠政策,为民营企业减轻负担,增添发展的底气。
“港南区政府给了我们很多的指导,把农林废弃物收购的优惠政策上门,特别是今年8月份,给我们送来一个叫做留抵退税,这个政策给我们兑现了800多万的退税。让我们在收购上更有优势,资金更充足。”贵港环投供热公司董事长王勇说。
港南区落实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科学制定退税计划,强化库款保障,有力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仅今年1—6月,就为企业减税降费5333万元,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
贵港市亨利来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是港南区一家羽绒制造企业,该公司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并在2022年被评为A级纳税人。2021年至今已获得5笔“桂惠贷”贷款,共计6200万元,有效降低其融资成本176.17万元。
目前,港南区累计获得“桂惠贷”1470笔,共计约29.57亿元,惠及927家企业。在投放“桂惠贷”的同时,港南区聚焦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致力于向实体经济提供低成本的信贷资金,帮助企业发展。
窗口服务获好评
走进港南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各类办事窗口整洁有序,入口设置有志愿服务台,放置有各式资料方便查询,工作人员向前来办事的企业群众提供专业、高效的政务服务;网办自助区有专员服务,全流程帮办导办。
“我们的业务量有时候比较大,有关窗口在下班的时候,还加班给我们办理业务,非常感谢!”近日,贵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财务人员冯勇到港南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有感而发。
港南区深化行政审批改革,逐部门、逐项目对办事流程进行规范和优化,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目前港南区依申请六类及公共服务事项共955项,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事项951项,占比99.58%;推行“好差评”服务,满意率达100%。
同时,港南区还全面压缩开办企业时间,开办企业7个事项承诺1个工作日内办结,最快可实现1.5个小时内办结;对不需要预约银行开户承诺0.5个工作日内办结,最快可实现20分钟内办结。对新办纳税人、首次办理涉税业务等情况提供“亲情陪办员”全程陪办服务,今年以来,已提供“亲情陪办”服务1980多人次,纳税人、缴费人共对5万多件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了评价,好评率100%。
“今年以来,港南区税务局加大线上办税事项的范围,办理业务达到了1.5万件,线上办结率达到了98.97%;并加大与金融机构的推广应用银税贷服务,以金融机构协助办理金融业务、银税贷服务共26.2亿元;同时在办税服务大厅推行亲情陪办服务,努力提升办税满意度。”港南区税务局局长姚良庆介绍。
陶建全表示,下一步,港南区将继续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聚焦重点产业,主动担当作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让引进来的企业留得住、发展好,助力港南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