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容县南山瓷器有限公司正在铆足劲生产,但整个厂区看不到烟囱,因为该公司是广西首家实现全燃气化生产的陶瓷企业。自“煤改气”升级后,公司的陶瓷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畅销区内外及东南亚市场。
容县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唐代就吸纳了一大批包括景德镇窑系等在内的人才,目前在容县境内发现的瓷器窑址达数十处,出土的青白瓷大多胎质洁白细腻、坚薄轻巧。有专家指出,容县宋代青白瓷的制作技艺达到了景德镇同期水平。如今,继承着千年陶瓷文化的容县陶瓷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今年一季度,以南山瓷器为代表的容县7家陶瓷生产企业,销售收入达3亿多元。
今年1-5月,容县财税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15.9%。县委书记朱向东介绍,容县积极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打造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中国诗词之乡、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县等名片。这些品牌不仅丰富了侨乡文化的内容,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展示出侨乡的独特魅力,成为助推经济提速的文化力量。
“满城尽是诗词声”:
以文化力量凝聚人心
容县具有1800年历史,传承和保护好文化品牌,才能凝聚人心,助力经济快速发展。
容县松山镇大中村,雨后,山岚氤氲。村中央一幢修缮一新的别墅分外醒目,这是抗日名将夏威、夏国璋的故居,始建于1930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窗褐墙、庭院清幽,这栋别墅重现着往日的光彩。去年,容县按照“原址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夏威、夏国璋故居进行维修加固。目前,工程基本完工,只待布展后即可对公众开放。
去年至今,容县修缮了一批近代建筑群。同时,汉代冶铜遗址、宋代城关窑址和6700多件珍贵文物,都得到有效保护。而最近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的南方黑芝麻食品博物馆,也成为一处人文景点。
“这些年,我们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既利于保护和传承容县文化,又能把历史文化影响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竞争力,实施经济转型,打造经济的升级版。”该县领导说。
“满城尽是诗词声”是容县诗词文化的真实写照。这里的人们有着吟诗作赋的传统,目前全县15个镇都有诗词组织和诗词专刊,农民诗人出版的专集就有30多部,活跃在各行各业的诗词爱好者有2.3万人。
淡淡的小城色彩,浓浓的家国情怀。名胜古迹、风俗习惯、诗词歌赋等多种文化符号的保存和叠加,编织成意蕴悠远的“容山容水容天下,善思善谋善为先”的侨乡文化,成为容县的灵魂。
“海内海外容县人”:
最大侨乡成为投资“磁场”
容县是广西最大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共80多万。“海内海外容县人”强烈的文化认同,成为该县经济发展持久的内生力。侨乡文化品牌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五湖四海的人们来到容县,又留下。
绣江南岸,是经济开发区,该县绝大多数工业项目聚集于此。日前,记者来到兴鹏鞋业有限公司,看到厂区绿化优美,厂房干净整洁,还以为走进了居民小区。该公司去年12月开始竣工投产,产品全部出口国外。
近年来,容县这个规划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形成强大“磁场”,吸纳海内外企业落户,共有入园企业136家,形成了电子、林产、机械、食品、陶瓷五大支柱产业。这些入园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侨资、侨属企业。
“一山一阁一贵妃”:
旅游生态带动永续发展
旅游生态品牌,带动容县永续发展。
今年4月10日,容县接过“中国长寿之乡”的牌匾、证书,前来授牌的中国老年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对这里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
“宁可不要污染环境的企业,也要山清水秀的家园。”容县坚决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拒之门外,从源头上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些年全县共关闭小纸厂400多家,在规模养殖场建设大容积沼气池100多座,农村沼气入户率达到75%。同时,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16%。
如今,登临真武阁,俯首可见绣江粼粼波光;远眺可观都峤山巍峨雄姿,高楼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是人与自然共存融合的美。
从天堂山到黎村泡温泉、观民国建筑群,游黎村山咀村石印山、杨梅镇农民城……这是传统与时尚相映融合的美。
从城市里的果林、树林到田野上的乡镇楼群,这是城市与乡村互补融合的美。
容县适时推出名山都峤山、名楼真武阁、名人杨贵妃的“三名”旅游品牌,将游客吸引过来。今年一季度,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