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骏新能源汽车成大众“萌宠”,柳钢创纪录盈利40多亿元,柳工(000528)、玉柴海外市场高速增长……记者近期走访广西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发现,各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得到释放,并呈现出产业链协同升级、智能制造全面提速等特点。
升级换挡凸显传导效应
去年7月以来,一款小巧可爱、“肤色”多样的汽车频繁现身南宁、柳州等地街头。作为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品牌首款新能源汽车,E100推出后销量不断攀升,迅速成为大众“萌宠”。
广西源正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志伟介绍,凭借先进成熟的技术,公司已开发出30多款新车型,2017年客车销售订单总金额逾10亿元,同比增长超400%。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侯刚表示,经过几年转型升级,广西汽车产业产品单台价值明显提高,产品结构正逐步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目前广西已有5个城市拥有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年产值300亿元。
在整车企业拉动下,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不断完善。柳州市去年启动了零部件提升工程,联合电子、福耀玻璃(600660)、玲珑轮胎(601966)等一批知名零部件企业相继在柳州设立生产基地。
从高端底盘项目到座椅内饰升级项目,广西汽车集团在汽车零部件业务方面“大动作”不断。“车主越来越看重操控性、舒适性,客户需要的产品在加速升级,我们也紧跟客户需求不断提升竞争力。”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汽车、机械等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带动着钢铁等原材料产品升级。“我们根据用户产品的轻量化、高强度等新特点,按照‘技术改造、品种开发、品牌提升’主线加速转型。”柳钢集团技术中心主任邓深说。
经过几年努力,柳钢与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完成了全流程的技术升级改造,建成了50多项技术先进的节能环保项目。2017年,柳钢实现营业收入685亿元、利润46.8亿元,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从“制造”到“智造”全面提速
走进广西汽车集团柳东基地座舱生产线,一台台无人运输小车在预定的轨道内井然有序地运行,将各类物料配件准确运送到各个工位,系统自动检测无误并亮起绿灯后才会进入下一环节。
“这一套自动化生产线可随时切换配置20多种不同车型的客舱。”基地工程师覃祚萍告诉记者,这套系统还和客户车企的系统联动,从收到客户订单到完成生产只需要20分钟。目前在广西汽车集团柳东基地,平均自动化率已达52.63%。
在柳工集团的全球研发中心内,通过手机装载的智能管家系统,就能远程实时监控柳工产品在全国任何地方的作业情况,并进行故障诊断、指导司机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等。柳工集团战略管理部副部长陈惠琼介绍,全面智能化是“十三五”柳工的三大战略主线之一,柳工将围绕产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智能化,逐步夯实基础、构建体系,实现跨界的互联互通。
柳州市工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柳州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两化融合的意见,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工作,推动耐世特工业大数据平台、柳工研发创新平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2.8%,机器人运用比例达到每万人96.2台。
广西还出台了机械、冶金产业二次创业实施方案,其中智能制造是重要发力点。根据规划,广西将设立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基金,制定智能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加快发展“两企三城”(加快推进柳工集团和玉柴集团,南宁、柳州、玉林三个智能制造城建设),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全产业链谋划提升竞争力
虽然拥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但长期以来,广西铝产业面临电解铝“中部塌陷”和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近几年来,广西一方面依托电力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一批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建设,较大地降低了铝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以科研和供给侧改革着手,在铝精深加工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南南铝以20万吨大规格高性能板材带型材项目为载体,组建了广西航空航天铝合金材料与加工研究院,在代表铝精深加工最高水平的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等领域呈现不断突破、全面开花势头。2017年,企业产值突破80亿元。
机械、钢铁等产业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发挥优势拉长产业链,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通过研发、并购、参股等方式,玉柴集团初步构建起新能源板块完整产业链,目前已在国内的南宁、玉林、苏州和欧洲建立了4个研发基地。柳工集团依托强大的研发、制造及营销体系,组建农机公司,成功研发十余款甘蔗生产机械,获得了来自古巴、柬埔寨等海外市场的订单。
侯刚表示,广西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全产业链角度谋划和推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具有较强增值能力的智能化产品,提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