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切换
新闻
广西:提升百姓绿色“获得感”
2017
10/31
07:25

持续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铁腕整治漓江生态、破解城市污染难题……广西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多方着手坚决捍卫“金不换”的生态优势,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红利逐步释放,老百姓的绿色“获得感”越来越强。

让空气、水、土壤更清新更干净

那考河湿地公园自今年3月正式开放以来,成了南宁人朋友圈中的“网红”:绿植红花组成层层梯田,美人蕉、朱槿花成片绽放,木质步道、水车凉亭相映成趣……

“以前这里是臭水沟,经过的时候都要绕着走,现在却成了大公园,生态环境的变化真让我们老百姓有了幸福感。”退休职工李朝珍说。

2015年以来,南宁市引入PPP、“海绵城市”、“全流域治理”等新模式、新理念治理那考河,不仅使污水得到有效处理,还修复了区域生态系统。

“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一直是广西人的骄傲,但一些地方的采石场破坏了漓江的“诗情画意”。2016年起,当地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治理采石,关停20余家采石场。目前桂林已投入资金约2.58亿元,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36万平方米。

认真落实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守生态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明显。国家气象局发布的相关评估结果显示,广西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均居全国前列。

美了村庄富了口袋

走进上林县大丰镇云里村,干净的村庄道路、花样喷泉、湖心小岛等环村水系景观使这里俨然成为山中的“世外桃源”。谁能想到,仅仅四五年前,这里还猪牛散养、污水横流。

2013年,广西启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并按照“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持续推进。

乡村环境的改善,培育和壮大了广西的生态经济,以南宁“美丽南方”、玉林“五彩田园”等为代表的生态产业园区千姿百态,催生了观光农业、有机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业态。

目前,“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已进入“宜居乡村”阶段,“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三大专项活动推进了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完善制度保障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是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近年来,广西部分市县实行更多体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差异化考核机制,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今年9月,自治区政府发布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系列文件,其中专门出台分类考核意见,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将111个县市区划分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主城区等,差别化设置主要考核指标。

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方面,广西于去年8月印发第一批1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自治区政府印发的《广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广西特色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