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上海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信息产业比重超过80%;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超过100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力争达到7.5%”,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傅新华在28日开幕的2017上海国际信息消费节上如是说。
本届信息消费节以“数字经济,无限未来”为主题,向大众全面展示上海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经济建设成果,将持续至7月4日。
傅新华指出,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产品加速创新,“互联网+”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消费带动和产业拉动效应显著,形成数字经济新生态。
上海在今年初发布了《上海市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两轮”驱动。此外,上海集聚了移动通信、信息服务等领域行业龙头企业,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机器人等新业态新模式也不断涌现。
傅新华表示,下一步,上海将围绕信息化助推“四个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促进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发展分享服务新经济,搭建分享经济跨界融合平台,推动融合创新经济门类发展;培育信息消费新业态,鼓励电子商务创新,推进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商业形态和服务模式融合应用。
在当天的主题论坛上,2017上海“互联网+生活”指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2016年初,上海发布《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聚焦“互联网+”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提出21个具体专项。总体来看,2016年,上海“互联网+生活”服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共享单车、服务众包平台等领域颇具特色。
沪上市民的“数字经济”感知度这几年颇有提升。在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陆雷秘书长看来,上海构筑了与移动互联网紧密联系的新生活方式,“家里灯泡坏了,通过服务众包平台网上叫电工;饿了,网上叫餐。”他表示,上海是生活服务业最好的试验田。
此外,通过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市民云,上海正计划构筑一个“公共服务生态圈”,提升市民对于“数字经济”的体验感。市民云的负责人王兆进在受访时介绍,截至今年6月,市民云上已有56项公共服务,今年计划扩大到100项。
他表示,市民云上的公共服务涉及面广,既有入境服务、报税等公共服务,也包含预约篮球场等生活服务,且直接与老百姓生活服务相关的应用在不断丰富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