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消费潜力 激发内生动力今年一季度,消费作为我区经济的第一拉动力表现抢眼: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63亿元,同比增长9.9%,消费对GDP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在当前外贸形势复杂,国际市场疲软短期难以改善的情况下,内贸流通在全区稳增长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另一方面,我区主要消费地域增速减缓、市场发育相对滞后、消费外流现象明显。这些问题,折射出新常态下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升级的迫切需求。业内专家指出,要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激活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必须着力补短板、优结构、提品质,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祛痛点,激发消费新动能眼下,正是灵山荔枝网上预售时节,但高昂的物流费用捆住了不少果农的手脚。“物流成本高是拦路虎,从灵山运到北京,每公斤荔枝价格26元,物流成本至少16元。”灵山县副县长余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流通渠道不畅,物流配送成本高,是广西农产品销售的短板硬伤。目前,我区95%以上的乡镇农村没有开展物流配送,且配送周期长,流通“最后一公里”没有完全打通,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0%-40%,鲜活农产品达到60%以上。如何打通城乡市场“毛细血管”,构建流通新网络?自治区商务厅厅长蒋连生表示,今年我区将以服务业百项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大对城乡流通基础设施投入,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重点引进一批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推动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支持建设大型物流分拨中心、社会化配送中心、共同配送平台,构建高效低耗、集成化、信息化管理的现代物流网络。有关专家注意到,一季度,我区14个设区市有7个市的消费增速低于目标值,除南宁外,柳州、桂林、玉林3个重点消费地域的增速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相关部门分析认为,由于广西缺少知名消费品牌,商品交易市场整体规模、交易量偏小,商贸物流集聚效应不强,导致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扩大消费动力不足,消费快速增长乏力。近期我区召开的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工作会议提出,要围绕“优商品、通商路、减商负、立商信”,针对内贸流通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节点,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消费新品牌,培育流通新主体,促进消费新升级,构建消费新网络,优化消费新环境,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抓痒点,促进消费新升级端午节、六一儿童节临近,将于5月28日启动的南宁消费购物节和消费者玩起了“掌上”乐趣。活动主办方介绍,今年消费购物节将开展掌上红包、掌上抽奖,扫码参与商家主题活动等多项创新,加强掌上消费的互动体验和趣味性,抓牢市场“痒点”。流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创新。随着广大消费者消费方式的改变,移动支付推动消费者购物体验升级,传统的各类消费促进活动,正在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创新。“今年将进一步创新消费促进手段,开拓电商促销新渠道,大力引进发展海外直营店、直销店、跨境电商等消费新业态,扶持促销有新方式、商品有新亮点、渠道有新特点的企业,打造升级版‘百店大促销’活动。”蒋连生说。搭乘“互联网+”快车,借助与知名电商企业合作,今年我区县域农村电子商务覆盖率将达到60%,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双向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展。自治区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农村电商政策发力点将向农产品供给侧延伸,选准县域特色产业,集中力量打造拳头品种,支持农产品标准化、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和农村电商培训,推动农产品上行销售,打造10个以上网络销售的广西特色产品。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区将重点推动商旅融合发展,提升发展旅游商业,鼓励发展观光休闲业,培育并借势品赏会、采摘节、农产品展会等充满民俗特色和乡土气息的特色节庆展会,扩大特色商品消费规模,使消费成为拉动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挖卖点,树立消费新品牌今年以来,汽车消费企稳回升,带动石油及制品销售增长,体育、娱乐、时尚、健康和个性化类的商品销售火热,可穿戴设备、智能商品、绿色产品需求强劲,销售速度明显加快。监测数据显示,1-4月,我区4G手机、智能空调、对开门冰箱、超高清电视(4K电视)等新型绿色智能型家电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1.4%、25.6%、7.8%和24.9%,化妆品、金银珠宝和体育娱乐用品同比增长16.7%、8%和16%。由此可见,居民消费的动力正从基本生活消费向改善型消费转变。优化供给结构,挖掘消费增长新潜力,自治区提出大力实施广西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注重内涵式发展,树立消费新品牌,提升区域品牌消费核心竞争力。蒋连生介绍,今年将从广西老字号提升工程入手,挖掘一批老字号品牌,认定一批“广西老字号”企业,开展一系列“广西老字号”品牌宣传推广活动,促进老字号不断创新发展,释放老字号品牌的经济价值。从百色芒果热销全国,到柳州螺蛳粉年销15亿元,广西特产行销全国培育了多个广西“网红”特产。据悉,今年我区将创新升级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活动,打造广西特产整体形象。支持“一市一品”“一县一品”品牌创建活动,打造有地方代表性的特产名片,满足消费者追“星”需求,释放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