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进口、国际商品直销等特色业务快速拓展,肉类指定口岸进口等业务正式开展,进境水果指定口岸通过国家验收,直升飞机临时起降业务获批筹建营运……一个又一个依托港口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上马。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港城联动发展战略,坚持内外联动,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夯实做强钦州平台,向“港城联动”要发展质量、要开放成果。
科学谋划推波助澜“港城联动”高标准起航
今年元月,钦州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628.4万吨,同比增长12%,港口吞吐量迎来首月“开门红”。去年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6953.5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37.4万标箱、增长45.9%……“毋庸置疑,‘港城联动’战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钦州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市人大代表、浦北县官垌镇镇长黄靖慧聆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倍受鼓舞。
近年来,随着钦州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钦州港至中东、马来西亚、缅甸等内外贸集装箱航线的增加,钦州港至东盟主要港口航线实现了全覆盖,为经北部湾进出口集装箱搭建了一条更为便捷、经济的海上物流通道,北部湾集装箱干线港地位进一步确立。随着行政审批手续的不断优化,高效、便捷的服务,规范船舶进出港和锚泊秩序,使得钦州这片广阔海湾日益热闹。
一系列推陈出新的组合拳,打开了“港城联动”的新局面。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丹麦马士基集团等国际港口运营商奔着“港城联动”的无限潜力接踵而至,促进了钦州海运业的大发展。凭借政策等优势,中船、中粮、国投等一批世界或中国500强企业相继被引进,以石化、装备制造两个千亿元产业和能源、造纸、粮油等百亿元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2月21日,广西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轻型载货汽车改造项目竣工下线,真正圆了钦州的“汽车梦”。“产品出厂就出海,真正省钱又省事。”钦州力顺公司董事长曾志满说。这样的骄傲,正是“港城联动”巨大的优势所在。
务实创新打开局面 “港城联动”高水平推进
海陆并举,物流通道建设加快。经过多年开发,钦州海陆大联运体系逐步完善。目前,途经钦州的公路、铁路等出海通道正向中南、西南地区腹地延伸,已有3条铁路、5条高速公路在此交会,钦州港至昆明等地的“五定”班列也已正常运行,钦州已成为连接华南经济圈与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
钦州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区,既拥有国家“一带一路”“三大定位”等战略机遇,也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努力探索先行先试开放政策,开展了自由贸易试验区8个方面48条政策先行先试,电子口岸一期投入运营,成功办理广西首单“单一窗口”业务;CEPA服务贸易协议先行先试正式启动。
“先行先试”是政策之先、改革之先、发展之先,又是大刀阔斧的具体实践,在创新国际贸易方式、助力新型产业集聚、拓展跨境金融服务空间、深化城市人文合作等方面均有突出进展。其中,跨境电商零售保税进口、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建立国际商事仲裁机制等事项正式实施,平行进口汽车试点、毛燕指定进口口岸、活牛指定进口口岸等启动申报,开展了“三区统筹”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要加快创建全区优质口岸服务示范区。”市人大代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黄登成介绍,接下来,我市要继续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等口岸监管创新模式,建立健全对接区域通关一体化的机制,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并扩大平台应用,优化货物通关通检流程及物流监管模式,力争口岸服务水平和通关效率走在全区前列。
借风助力扬帆远行 “港城联动”高效能对接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进入项目建设收获期,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研发生产基地一期、中马国际科技园等启动建设,慧宝源项目试投产,国家级燕窝及营养保健食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竣工使用;新引进入园项目40个,总投资240亿元……集国家政府合作产业园、中国—东盟港口城市互联互通与合作机制、保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等构成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集群的“钦州平台”凸显集聚效应,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法宝。
提升国家级平台功能,开放合作呈现新亮点。“‘钦州平台’是优势,也是资源,我们要探索如何让企业进得来、住得下。”市人大代表、市商务局局长肖潇说。
发达的腹地交通与36个万吨以上码头、30多条内外航线无缝对接,已实施的口岸“大通关”政策,以及港联检部门推动的一系列“创优”工程,使得钦州海陆大联运的运行效率大为提高,为“进得来、出得去”创造更好条件。
市政协委员、市侨联副主席杨健兰有新的想法:“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和钦州优势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华商关注钦州、落户钦州,我的提案中就有着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侨资企业落户钦州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黄登成表示,要健全精准招商机制,完善区域联动和县区招商工作机制,推进与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及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等合作开展招商推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