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切换
新闻
打造广西创新名片 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2016
12/31
20:09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各方面创新的核心和基石,是实现广西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2016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旗帜鲜明地提出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敢于抢抓机遇,紧跟时代潮流,瞄准广西最具备基础、最迫切需要、最可能突破、最具牵引带动作用的领域集中发力、协同创新,增强创新发展新能力,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形成科技创新新优势,加快推动广西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发展。

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 推动广西“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广西历来崇尚创新、推动创新。上个世纪90年代,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了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创新计划,在全社会形成了“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科技创新局面。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在广西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提升到新高度。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多次对科技改革创新工作做出重大部署。2012年,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会议出台“2+66”政策文件,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广西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广西做出全面部署。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将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作为“十三五”期间广西实施的四大战略之首,强调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近年来,广西奋力创新争先,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十二五”末,全区科技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创新型企业数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78%、123%、153%,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拥有量增长率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位居西部第三,广西创新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2016年9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制定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及系列配套文件,提出了“三个坚持、五大突破、七项任务、九张名片”的创新发展思路,加快广西创新发展。前不久召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吹响了着力营造“三大生态”,奋力实现“两个建成”,谱写建党百年广西发展新篇章的号角,提出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发展,让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必须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形成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源,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 实现产业“无中生有、有中更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深刻改变着区域经济版图,重塑区域竞争格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广西经济基础薄弱,科技发展水平整体上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但经过多年发展,一些领域的创新也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和独特优势,只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完全有可能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自治区党委、政府为此提出,要全力打造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经济、高性能新材料、生态环保产业、优势特色农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大健康产业等九张创新发展名片,形成有影响力、带动力、竞争力的产业,形成本行业本领域的标杆和龙头。

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技术,实现“无中生有”。瞄准世界产业发展趋势,紧扣广西经济发展重点,加大项目支撑力度,促进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加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海洋、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创新发展。在云计算及大数据、北斗导航、石墨烯、机器人、氢能源、增材制造等相关领域,集聚创新资源,超前布局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大产业项目,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获得一批重大新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及示范性规模生产等标志性成果,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广西制造”向“广西智造”和“广西创新”转变。

加强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支撑,实现“有中更新”。在传统制造业、资源型产业和消费品工业等领域建设一批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研发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形成一批核心技术标准,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食品、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冶金、石化、建材、轻纺、造纸与木材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扎实推进糖业、铝业二次创业,加快推动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支撑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增强创新发展支撑能力 助力发展“立根固本、强筋健骨”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加强创新能力是核心。创新基础能力越强,创新的幼苗茁壮成长,进而形成创新森林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要强化前瞻部署,不断增强支撑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引领广西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力量,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速发动创新引擎,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构建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活力。深化高校与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削减和规范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改革优化自治区级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赋予各科研单位和高校直接费用预算调剂、间接费用使用管理、劳务费分配管理等自主权。要分类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探索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健全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完善成果转化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设行动,创新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激励机制与政策。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强化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服务和引导,提高创新资源在企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支持大企业强化集成创新和产业应用,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单项技术进行原创性开发,形成大中小企业在创新链上的合理分工。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引导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

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以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整合现有人力、财力、物力,统筹产学研资源,在石墨烯、北斗导航、智慧城市、机器人、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办或联办具有企业法人实体、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围绕创建更多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的战略需求,积极打造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培育建设高水平大学,大力推进创新型市、县(市、区)、镇建设,积极打造创新示范区。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强人才引进,到2020年引进50名以上创新型尖端人才、200名以上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200名以上创新型企业家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强化人才培养举措,努力造就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使用和流动机制,创造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与保障措施,为科技创新人才解除后顾之忧。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想方设法增加投入,确保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集中财力办大事,在保持现有科技经费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新设立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2017年至2020年安排50亿元,主要支持关系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新产品开发和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平台等建设。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切实提高投入效益。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科技主管部门要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不断完善科技管理和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推进科技项目、科技资源向产业创新平台聚集、向产业创新需求聚焦。主动提供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各项服务,通过深化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创新,科技项目申报由一年一次改为一年四次;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科技人员激励的比例等举措,真正服务于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