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切换
新闻
桂林高新七星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纪实
2016
06/14
23:38

1988年成立桂林新技术开发区,1991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20多年来,作为漓江东畔的一方创新创业热土,桂林国家高新区的成长与发展,走出了一条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创新之路,综合排名由百余家国家级高新区倒数第三名,晋升到正数第五十名。如今,伴随“十三五”大幕徐徐拉开,桂林高新七星区再度掀起了新一轮产业发展热潮。

高新技术引领发展

在中国医药保健品商会近日公布的“2015年中国西药制剂出口十强榜”上,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连续第三年入围,并由2014年的第9位跻身至三甲行列。

作为桂林高新七星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国内最早“走出去”的制药企业之一,桂林南药2015年实现西药制剂出口4.3亿元,其中90%来自于核心产品注射用青蒿琥酯为首的青蒿素系列抗疟药。至今,已至少挽救了700多万名重症疟疾患者的生命。

近年来,桂林高新七星区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工业经济总量与质量同步提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引领该区工业增长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成为桂林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生物医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

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啄木鸟、优利特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三金药业入围广西企业100强和广西制造业企业50强;桂林高新七星区成为广西工业园区“两化”融合示范园区。

高新区工委第一副书记、七星区委书记石玉琳介绍,园区目前涌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在细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企业。预计2020年,桂林高新七星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将达600亿元。

“智慧”让生活更美好

为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更好地满足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需求,去年9月,国家民政部公布了首批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单位和地区名单,桂林高新七星区作为广西惟一的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城区上榜。

石玉琳表示,桂林在2013年就入选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桂林高新区在经济建设中肩负着辐射和带动的责任,应当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一系列智慧产业,推动全市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

打开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轻触指令按键,系统就会执行指令任务,或启动室内空调降温,或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或打开窗帘透气……通过广西瀚特信息公司的“智慧家”系统,这些曾出现在电影中的场景,如今完全变为现实。

瀚特信息产业公司1999年在桂林高新区成立,先后承担了2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及产业化项目,已拥有40多项专利、软件著作权,开发了“智慧家”系统、“智慧小区”系统等多个产品,成为广西物联网产业的领军企业,也是桂林市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

同时,桂林高新七星区与时俱进,将科技创新与服务紧密结合,为高新区创业者提供指南服务。七星区区长郑平表示,到明年,“智慧”桂林基本框架将初步形成,为中西部地区其他旅游型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提供示范经验。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从众多无人机公司中的一员,到如今成为首家苹果手机稳定器供应商,桂林飞宇电子科技公司完成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华丽转身。

2007年8月,飞宇电子科技在桂林高新七星区成立,成为华南地区第一批无人机及相关自动化产业创业者。该公司基于原无人机陀螺仪云台技术,率先推出三轴手持稳定器产品,填补了中国企业在该项目上的产品空白。如今,飞宇G4手持稳定器已经成为同类产品中在欧美地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

在桂林高新七星区,聚集了一批类似于飞宇科技的电商企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与该区的产业布局不无关系。

去年3月25日,桂林高新七星区重点打造的电子商务集聚区——桂林电商谷正式揭牌,不仅帮助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促进转型升级,也给桂林的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当前,桂林高新七星区提出了强力推进实施“3+3”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和“四城四带”两大战略。“3+3”产业发展战略,即要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做大经济总量。“四城四带”空间发展战略,则是在“十二五”“三城三带”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新增了花江生态科技城和漓东江岸旅游休闲观光带,为产业发展拓展新的空间载体,助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让跟跑变领跑

■漓江晨钟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金 木

桂林高新七星区捕捉国内外战略性新兴科技产业先机,在生物医药产业、无人机及相关自动化产业等科技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历经20多年创新发展,桂林高新七星区新兴产业由最初的“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这充分说明:在新兴产业、新兴领域,只要把握机会,每一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都是实现后来居上的重要机遇。

当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于一体,决定了它不可能是遍地开花。因此要综合研判产业发展、科研创新和人才集聚能力,集成要素资源,在高性能计算、健康医疗、智慧城市等技术储备领先领域,抢占相关产业制高点。同时,要防止一味追求“高大上”、同质化过度竞争导致新的“产能过剩”。

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迅速集聚、有效发展,取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和效果。对此,地方政府应当做好产业规划和制度设计,打造务实、高效、贴心的政务服务环境。栽好梧桐树,不愁无凤凰。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