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出版的《求是》杂志刊发了自治区主席陈武题为《发展生态经济 实现绿色富民》的署名文章。他在文中系统阐述广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考量和路径探索,提出以十大工程、五个创新推动广西生态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从广西实际来看,发展与生态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问题,就如同一条扁担两头挑,一头挑着金山银山,一头挑着绿水青山,要挑好这条扁担任务十分艰巨。国内外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要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划上等号,使发展与生态“鱼与熊掌兼得”,最佳结合点就是发展生态经济,通过发展方式的“蝶变”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与推动产业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陈武结合广西实际分析指出:第一,发展生态经济是保持和提升广西生态优势的战略选择。广西的生态优势得天独厚,是祖国南疆和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我们必须以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第二,发展生态经济是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之源。广西的制糖、有色金属、水泥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要实现换挡不改势,必须从生态中挖掘新的增长点,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培育新的产业链。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求实现减量、节能、控污、废弃物再利用,这需要大量的投入,也就自然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发展生态经济是从居山守贫走向生态富民的光明之路。落后地区要彻底摆脱贫困,既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走“守着青山绿水饿肚子”的穷路,而是要把保护和发展生态与扶贫开发、特色农业等统筹结合起来,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富民的良性互动。
陈武认为,广西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统筹起来,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绿色发展之路。要突出抓好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城乡建设四大任务,以新兴生态产业发展、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改造、产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生态种养发展、生态旅游发展、水环境改善建设、大气环境治理建设、土壤修复与改善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置、生态城镇建设等十大工程为着力点,把发展生态经济落到实处,争取到2020年实现生态经济发展壮大、资源环境约束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三大目标,使广西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经济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陈武提出,以五个创新保障广西生态经济发展:
创新完善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广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15-2020年)》,把全区各类产业发展纳入生态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进行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加紧实施和完善《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科学划定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引导各市县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定位推进经济发展。
创新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生态经济鼓励类指导目录》,加大对生态相关的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污染治理、人才和研发的扶持力度,引导产业发展,吸引社会投资。重点实施一批产业发展示范工程,扶持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快形成一批生态产业集群。
创新生态扶贫方式。大力实施生态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林果产业和林下经济产业,积极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种养、加工、商贸、旅游等特色产业。深入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把易地搬迁和生态恢复、新区新村建设、产业布局结合起来,统筹解决好环境治理和搬迁群众长远发展问题。
创新治理保护机制。建立自治区内生态补偿制度。加强与周边省流域共治、生态共建,探索建立区域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利用泛珠合作平台,加强跨省区流域水环境保护,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区域间大气污染联防工作机制和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合作机制。
创新绩效考核办法。把不同区域划分为城市核心区、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区三类,设置不同指标及权重分值,实行差异化分类考核,让“绿色指挥棒”更具针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绿色发展、生态保护责任制,完善问责机制。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