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县东山瑶族乡三江贫困村的金槐、蕉江瑶乡绕湾村的红提和罗汉果、白宝乡白宝村的金银花……全县37个贫困村都有自己的致富产业,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2700元增加到2014年的5500多元。这是该县“十二五”扶贫开发以来,通过舞活龙头产业园,突出地方特色经济,规模发展扶贫产业取得的丰硕成果。
全州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扶贫产业园为龙头,以扶贫产业基地为牵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开发,精准扶持”的产业发展思路,根据各贫困村的条件,确定了每一个区域的发展重点和支柱产业。近年来,县扶贫办联合各联系单位和各乡镇,把原来零星、分散的基地逐渐连接成片,形成一定规模,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行动、统一指导、统一标准,分户管理,联片管理,联片发展,全县共建设新的产业基地50多个,总面积达到了10万多亩,3年时间共改造提升金槐、油茶等老产业6万多亩。在土地、山地资源相对富裕的村屯发展多种产业,形成各种产业都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发挥示范作用和规模效应。同时改变原来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固定模式,只要适合本地发展的“名特优”农产品,都进行试种、试养,储备新的产业基础。
该县为加大扶贫力度,出台土地流转相关制度,让企业和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到扶贫开发当中来。贫困群众除了通过出租土地获取土地租金外,还可以外出务工或在扶贫产业基地中打工,赚取劳动报酬,这样不但避免了分散种植、难成规模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贫困群众收入的多样性和持续性。2012—2014年,全县37个贫困村共完成土地流转面积3万多亩,发展30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20多个,参与土地流转的贫困户2000多户,年均增收都在30%以上。
该县在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的同时,把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作为一项工作重点来抓,在财政、信贷、税收和项目审批、土地征用土地流传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50多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1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58家,37个贫困村100%有了专业合作组织,共建设产业基地48个,销售农产品1.5万多吨,带领5000多户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