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切换
新闻
广西 挽海弄潮联八方
2013
08/09
11:18

广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一湾相挽十一国,走两步就是东盟。然而,长期以来,手捧独特区位的“金碗”,广西“欠发达、后发展”的尴尬,仍未摆脱。如何深化改革,告别落后的面貌?看广西发力:内部改革滋生发展潜力,北部湾地区创新管理,统一规划建设,带来了超全省1/3的生产总值;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从构想走向实践,区域协同发展和流域综合整治已铺开蓝图;“两国双园”开创国际合作新局面,深化对外开放,曾经沉寂的八桂大地转身面向海洋……

几经挫折,几多探求,一个共识在全区上下形成——广西最突出的优势在区位,最根本的出路在开放!

在一个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边境地区探索开放合作,需要奋发有为的创业激情、开放包容的合作心态,更需要解放思想,突破体制机制藩篱。

“近年来,广西立足区位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促开放合作、以开放深化改革,不断深入实施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战略,形成了跨市、跨省、跨国的立体式、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语带自豪。

突围区划建“大区”

行政区域管理体制不变,创新机制,非“常规”建设北部湾经济区

“过去为省话费,经常都‘长话短说’。现在通信成一家,长话变市话,可以‘短话长说’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启通讯同城化,让家住防城港的黄颖菁开心不已:今年7月1日起,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4市间取消移动电话通话漫游费和长途费,10月1日起,4市间固定电话通话将取消长途费。初步测算,此举每年将为经济区内1300万电话用户节约话费4亿多元。

让人高兴的,远不止于此。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发展推进方案》,到2015年,经济区内将实现通信、交通、城镇体系、产业、金融等九大领域的“同城化建设”,让北部湾城市群真正融为一体。

同城化,是广西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缩影。

北部湾,安卧于南海西北部的弧形臂弯,是我国大西南出海口的最便捷通路,如今更承载着广西转身向海、跨越发展的期盼。成立于2006年的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北部湾顶端,涵盖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以及玉林、崇左2市的交通和物流。2008年1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准实施,北部湾开放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在行政区域管理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建设好4.25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区?广西选择创新机制、突破体制,推动非常规发展。

同一区域内的城市,极易形成资源流动上的壁垒。为避免这一点,自治区“北部湾办”对4市发展方向明确定位:南宁是“区域性国际化城市”,防城港是“商贸、物流、港口城市”,北海和钦州则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内,错位发展;对外,抱团共赢。

1595公里的海岸线,是北部湾经济区的“黄金资源”。广西由“北部湾办”牵头,以联审会形式联合审核,定向让高价值的大项目、大公司和公共码头使用沿海港口岸线。审批环节少了,效率高了。

广西北部湾有3大港: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以往3个港口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广西首开先河,把三港整合为北部湾港,统一规划,打包建管,敞开胸怀迎接东盟和五湖四海。仅3年,吞吐量就翻了一番多,再造了一个北部湾港。到去年底,北部湾港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220个港口通航,“1+1+1>3”效应正在释放,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达2亿吨,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举足轻重的枢纽大港。

随着南宁—钦州、钦州—南宁高速铁路,以及崇左—钦州、玉林—北海铁山港高速公路建成,广西通往东盟主要航线开通,港口、资源等优势深度整合。建设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形成保税物流体系。一个以港口为龙头,以陆路和空港为大通道,以保税物流体系和物流园区为关键节点,以快速通关为保障,连接多区域的合作大平台在北部湾日渐成型。

当创新的因子与不可复制的区位优势叠加,北部湾经济区异军突起:经济总量6年增长2倍,财政收入增逾3倍,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增长2.5倍。以不到广西1/5的土地、1/4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广西1/3的生产总值、近2/5的财政收入和近1/2的进出口总额,一跃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并加速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

“跨省合作”探新路

桂粤各划50平方公里土地共建试验区,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初夏时节,广西梧州龙湖镇塘源村与广东封开县界首村交界处的大园桥施工现场,很是热闹。建设者们加班加点,争取尽早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开通通道。铺开随身携带的试验区蓝图,梧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周雄介绍,试验区内建设项目已增至11项,总投资62.7亿元;西江南岸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主干道塘源一路已经开建;一类对外开放码头李家庄码头三期工程主体完工……

2011年12月11日,北京,粤桂签署《“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致同意在广西梧州与广东肇庆交界区域共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粤桂山水相连,人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素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紧密的互利关系。当广东提出“双转移”战略,寻求“腾笼换鸟”,打造“产业升级版广东”,广西则从人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搭建平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粤桂合作”从构想走向实践。今年5月14日,在梧州,两省区召开座谈会,就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达成共识:粤桂各划出不少于50平方公里的土地,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交通运输等11个领域的合作,探索我国跨省区及东西部合作新模式。

5月20日至24日,广西党政代表团赴广东学习考察取经,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创造东西部地区跨区域联合开发、统一管理新模式是其中重要议题。5天4夜,代表团奔波广州、深圳两地,找差距、求突破,愈发坚定推改革、促开放的决心。

跨省区建设合作试验区,在国内尚属首创。利益怎样分配?风险如何承担?管理上是“一个婆婆”还是“两个婆婆”?这些,都呼唤体制机制创新和运营模式重塑。梧州市市长朱学庆表示,试验区实行利益共享机制,收益按比例分享。粤桂双方共同组建试验区管委会,按同等比例出资成立投资开发公司,负责试验区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和运营等。

为了共建共享,梧州、肇庆倾注大量心血:共同拟定《肇梧战略合作市长联席会议及相关工作协调机制》,提出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碰头会、分管副市长协调会、市长联席会3个层次,每年各自提出拟对接的重点项目,经分管副市长对接后,通过市长联席会的形式敲定年度合作项目计划,再由各部门具体落实。

敏锐的资本,精明的企业,已然嗅到试验区的商机。在肇庆,国电南方分公司与封开县签约,投资百亿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广东华林化工计划建设万吨级松脂深加工中试基地。梧州计划把西江北岸打造成试验区示范区,城东小城镇“粤桂新城”等项目全部开建。

为吸引更多客商投资兴业,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承诺营造优质“软环境”:更积极主动地推动两广经济一体化发展,更积极主动地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让企业家“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建议在完善深度合作机制、深化产业对接合作等方面深化粤桂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两广为试验区定下“大盘”:到2020年,GDP达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财政收入300亿元;到2030年,开发建设全面完成,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日臻完善,GDP达4000亿元,成为东西部合作、跨省边界合作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典范。

跨省合作,不止与广东。广西坚持“多元化、多层面,多方位、多主体”理念,打造中国企业挺进东盟基地。川、滇、湘、黔、渝5个西南、中南省市通过广西所属口岸进出口的货物货值,年均增幅逾30%。特别是,广西在现代产业扩容升级及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创新突破,正谋求建立“中国—东盟飞地经济试验区”,且已与四川、湖南等省达成在北部湾经济区合建产业园区的共识,实行“税收分成、统计指标分享、节能减排指标分担”的“飞地经济”模式。

从风生水起到千帆竞发,如今的广西,已成“大磁场”、“聚宝盆”,“良性互动东中西”的效应日益凸显。

“两国双园”开新局

中马两国互设产业园区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大创新,是广西与东盟深化合作、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登陆点和试验场

南国7月,热浪袭人,但挡不住广西与东盟深化合作的步伐。中马钦州产业园里,工程机械往来穿梭,热潮扑面而来。

地处北部湾开放开发建设前沿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中国与马来西亚政府合作共建的第一个园区,也是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后我国第三个中外两国政府合作的园区。2011年10月21日揭牌,次年3月26日获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4月1日正式开园。

园区规划堪称大手笔:总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50万。一期就开发逾15平方公里!执行力也不含糊:钦南区推出同步征地、同步审批、同步调处纠纷、同步付款、同步清场、同步推土的“六个同步”工作法,4个月征地2000亩,1个月建成开园区,2个月开通高速路……自去年3月设立以来,已吸引6个项目签约入园,总投资50亿元。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以打造“中马智造城、共赢示范区”为目标,开发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由中马企业合资组建园区开发公司。园区将以综合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到“十二五”末启动区基本建成,10年内全面建成,成为广西最大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示范区。

花开并蒂,互补互惠。今年2月5日,中马钦州产业园的“姊妹园”——马中关丹产业园开园。产业园位于马来西亚东海岸的经济特区内,总面积6.07平方公里。参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控股公司都将参与开发,着力发展电器及电子、信息通讯技术等产业。

“‘两国双园’模式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大创新,是广西与东盟深化合作、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登陆点和试验场,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开放的视野推进实施。”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说,两个“姊妹园”将在产业分工与对接、跨境贸易结算、海上互联互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且不局限于服务中马企业,而是面向东盟和全世界。

与此同时,韩国(钦州)产业园、中泰崇左产业园等也在规划建设。广西还将参与泛北部湾、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大湄公河、中越“两廊一圈”等次区域合作。“对外开放,前30年看沿海,后30年看沿边。”广西商务厅厅长王乃学说,广西陆地边境线1020公里,将深入推进沿边开放。目前中越边境地区的电子口岸也已建成,中越凭祥—同登、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合作区将率先实施贸易、投资、服务的相对便利化,人员及货物流动将更快捷。

发力改革创新,广西这个昔日沉寂的边陲之地,一跃成为我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近5年,广西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6%,去年达294.7亿美元,增速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深化开放合作,全区经济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超1.3万亿元。

打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更加开放自信的广西人,正大踏步走出中国、走进东盟、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