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切换
新闻
北海出口加工区高效用地促发展
2013
05/03
09:34

北海市积极引导北海出口加工区走向空间要效益的道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项目用地与投资强度、产业强度、辐射强度挂钩,集中有限土地向大项目、好项目、成熟度高的项目倾斜,对引进的每个项目在用地指标、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方面提高准入标准,既实现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又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成为广西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开发区。

资料显示,北海出口加工区A区规划面积145.4公顷,封关面积113.5公顷,该区于2005年4月正式封关运作。至2009年12月31日,北海出口加工区145.4公顷土地已全部供应完毕,土地开发率达到95.42%,建成率达到84.75%。

科学定位园区功能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按照北海出口加工区“原料、产品”两头在外、以保税加工为主、配套保税物流和生产性服务贸易为辅的特殊功能,该市集合北海口岸特点,制定了科学的详细规划,将加工区的土地按照产业布局进行了合理安排。其中加工区企业用地77.6公顷,约占加工区总用地的68.4%;仓储用地10.86公顷,约占9.6%;办公用地4.68公顷,约占4.1%;道路用地8.34公顷,约占7.35%;公共绿地1.93公顷,约占1.7%。为实现土地最优利用,该市不断加强引导,使北海加工区实现了管委会、海关、国检部门联合办公,企业工人住宿集中建设,绿化景观用地利用道路沿线及边角地带等,使封关区用地利用达到最大效率。

严守项目准入门槛

提高土地承载水平

在服务项目用地过程中,北海出口加工区始终把用地数量与产业政策、投资强度、土地产出强度、科技含量等因素密切联系起来,合理设置项目准入门槛,优先保障投资强度高、土地产出高的企业用地,并采用价格调整的方式,鼓励和优先引进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入区。如2008年引进的建兴光电科技(北海)有限公司,投资强度已达12970万元/公顷,远远高出国土资源部《工业用地控制指标》额定的投资强度(1760万元/公顷)。

该市同时鼓励入驻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向空中要效益,突破了土地面积的局限,较好地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供给之间的矛盾。目前加工区围网内土地使用率已超过90%,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为1,容积率最高已达到2.5,建筑层数由当初的单层发展到平均层高3层以上,是广西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开发区。

加强企业用地管理

高效使用园区土地

北海市对引进的项目,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建设周期、投资强度、投产时间等,通过制定《北海出口加工区进区项目规划管理办法》,规范建设项目指标管理,建筑密度平均在45%-50%,容积率1-2.5,严格遵守国家对工业用地规划控制指标。项目在施工建设阶段,严格按规划设计要求、进度安排进行跟踪实施;根据项目运作周期,推动企业按进度追加投资。对于生产能力偏低的项目,及时督促企业追加投资或减少厂房供应。

利用土地储备政策

减少土地使用空置

该市采取督促开工、依法清理、回购等方式,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减少土地闲置、低效等情况。新入驻项目必须严格按土地转让合同约定的时间开工并按进度建设,对于未按约定进度施工建设的项目,勒令及时整改并追究违约责任;对于后续开发受限或停产的项目,劝导企业及时转让空闲土地;对符合闲置土地标准的,按有关规定收取闲置费或无偿收回。通过“腾笼换鸟”,促使低产出、低效益项目逐步退出,收回的土地供应给效益好、技术高的项目,使有限的土地实现效益最大化。

加强产业引导

促进产业集聚

北海出口加工区通过招商,引进一批带动力大、成长快、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如全球第二大光驱制造企业台湾建兴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第一大激光头品牌三洋激光头制造商广东永昶集团等,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及其他关联企业向优势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造产业集群的核心主体,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经过8年的开发建设,北海出口加工区145.4公顷土地(含道路用地)已全部供应完毕,实际土地开发率和供应率均为100%,土地使用率超过90%,建成率达到83.86%,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为5495万元/公顷;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8.3亿元,工业用地产出强度达到1.43亿元/公顷。北海出口加工区已成为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基地、发展加工贸易的新平台、实施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